端午节后,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朱为康主任医师和上海市普陀区中医医院内科章谙鸣主任医师与大家一同分享端午节后的健康“秘诀”。
祛湿是此时的养生“主旋律”
端午节处于芒种和夏至之间,是江南地区梅雨季节的开始,湿气很重。此时,祛湿成了这些地区人们的养生“主旋律”。
朱为康介绍,人体内的湿气是靠脾的运化功能排出体外的,脾是“后天之本”,饮食习惯和方法是影响脾胃最主要的因素。朱为康强调:“湿气重的时候,脾胃功能不好的人要避免进食过多生冷食物。尤其要强调的是,水果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大家都很喜欢吃。但是,水果多是生冷、湿重之物,这个时候吃过多的水果无疑是‘湿上加湿’,这样脾胃肯定会受损并出现问题。此外,有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等疾病的患者,也要注意养护脾胃,忌吃生冷食物。”
“湿气重引起‘上火’症状时,很多人会来一碗清热祛湿的红豆薏米汤。殊不知,此类祛湿汤多以寒凉之物清热祛湿,偶尔喝几次可能有效,喝久了会伤脾阳。”章谙鸣建议,“痰湿者在祛湿的同时一定要健脾,健脾的食物有土茯苓、五指毛桃、莲子、芡实、白术、干姜。”
章谙鸣介绍,作为祛湿“神器”,陈皮也是夏季饮食一宝,它有行气健脾、调中开胃、理气燥湿的作用。不过,气虚体燥或有实热者不宜服用纯陈皮水,可适量加一些白术、茯苓,这样不仅能够理气,还能健脾。章谙鸣在这里分享两个祛痰湿小茶方,每日喝一两杯,有健脾燥湿、化痰之效。
陈皮茯苓茶:茯苓5克,陈皮2克,一起放入保温杯中,冲入热水,等5分钟即可饮用。
陈皮扁豆山药茶:山药30克,炒过的白扁豆30克,陈皮3克,三者水煎取汁,可加糖调味。
端午节后,养生重在饮食
中医有“药食同源”的理论。《黄帝内经》有“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的说法,意为湿气过重会影响脾的功能,治疗要以苦燥湿,湿祛才能恢复脾的功能。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莴苣、苦菜、苦笋、野蒜、枸杞苗等。章谙鸣为大家推荐一款可以在家烹饪的冬瓜苦瓜脊骨汤。
该汤水所需食材有冬瓜200克、苦瓜150克、猪脊骨200克、蜜枣8克、食盐适量。将猪脊骨洗净,剁成大块;冬瓜、苦瓜分别洗净、去瓤,切成大块;蜜枣洗净。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和猪脊骨,烧沸,除去浮沫,放入全部材料再次煮开,转慢火煲两小时,再加入食盐调味,出锅即可。
此款汤水具有清热消暑、通便利水、生津除烦的功效,适宜口渴心烦、汗多尿少、食欲缺乏、胸闷胀满、面部有痤疮者饮用。章谙鸣提醒,苦瓜越老越养心,煲汤要选老苦瓜。不过,苦瓜性偏凉,食用要注意适量。
入夏后,不少养生“达人”又开始吃起了姜,醋泡姜、姜汁撞奶、红糖姜茶……各型各款应有尽有。朱为康介绍:“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降逆化痰之效,但并不适合体质湿热的人使用。湿热体质的人长期吃姜会引起脾胃湿热加重。”
最后,两位医生提醒,食疗也不可盲目,应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
来源:新民晚报
责编:周 保
二审:张海雯
三审:金三红
监制:罗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