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家书即战书!千余儿郎闻“汛”返乡抗洪!

2024-07-09 15:13  阅读:2589 

汛情牵动人心,家书传递乡情。随着一封“家书”的发出,远在各地的江洲游子纷纷响应:“一声招呼,立马回江洲!”

当代江西
,赞105“乡亲们,当您看到这封信时,家乡再次需要您……”

近日,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受连续性强降雨影响,水位猛涨。7月2日晚,当地发布了《致江洲在外乡亲的一封信》,号召江洲父老乡亲返乡抗洪,守护家园安全。

“家书”发出后,众多游子纷纷响应,很多人连夜返乡驰援。一时间,“九江江洲镇再发‘家书’号召在外乡亲回乡抗洪”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

江洲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何牵动着大家的心?这里缘何容易出现洪灾?号召父老乡亲返乡抗洪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图片

江洲镇抗洪救灾现场。

01

江洲镇又称江新洲,位于赣、鄂、皖三省交界处的长江上,四面环水,是一个经江水冲积形成的江心岛。作为长江干流第三大江心岛,轮渡是江洲镇通往外界的唯一交通运输工具。

据九江县志记载,江洲镇的居民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自西汉形成以来,无数次江水的冲刷与泥沙的淤积使它经历了三次重大演变,每一次都见证了自然之力的鬼斧神工。

西汉后期,武穴以东的九江水系在今小口一带汇合为大江,合口之下,一片新生沙洲悄然形成,古称“桑落洲”,这就是如今九江市柴桑区江新洲的前身。

隋唐时期,由于江水的不断冲刷和鄱阳湖出水的顶托,岛北岸淤积较快,面积逐渐增宽,直到与陆地相连。但因水流湍急导致岛南岸的岸线不断崩塌,形成了壮观的悬崖峭壁。唐代诗人胡玢在诗中描述的“古岸崩欲尽”的景象,正是这一时期桑落洲的真实写照。

前两次演变遵循自然规律,循环反复。在唐代尚属“涨未休”的沙洲,只有“数家新住”,到元代又再次繁盛起来。

元代诗人范德机笔下“桑落洲前秋兴孤,白云远见近还无;传闻酒吏经年罢,美酿家家得纵沽”,就是对元代桑落洲繁盛景象的热烈歌颂。

至明代桑落洲又循第一次演变模式,处于南崩北涨的变动中,完全靠向北岸,它的四界也逐渐崩入长江。如今程营、汇口一带边滩就是它在和北岸相连时的残留部分。

而今天的江新洲岛雏形显现是在明朝永乐年间,当时被称作“张家洲”。历经自然演变,张家洲也沉没在长江的滚滚波涛里。解放前,因水灾频繁,江新洲上的居民生活艰难。

直到1984年,当地党委、政府通过人工干预,成功阻断了“老桑落洲”陷入再次循环的可能,让这片岛屿得以在平静中续写新的篇章。

图片

江新洲航拍图。

02

水是江洲的灵魂,它赋予了这片土地生命和活力。

江洲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株草木,都深深地扎根于这片长江上的土地。每当江水涨潮时,它便像母亲一样温柔地抚摸着这片土地,带来了丰富的养分和生机。而当江水退去时,它又会留下一片片肥沃的滩涂,为江洲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江洲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加之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种植。在广袤田野上,智能化的农机设备在田间穿梭,高效作业的同时也成了一道风景线。这些现代化农业设备的引入,也为当地文旅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如今的江洲镇深挖农业旅游资源,扩展游玩项目,将农业采摘、文化体验、水上夜市、休闲农庄、环岛马拉松等串点成线,游客近距离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体验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每年春天,岛上成片的油菜花一同绽放,将车窗落下,城市里难寻的自然气息在车里回荡,连成一片的油菜花如同金色的海洋,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置身于这片花海中,抬头是蓝天白云的辽阔,低头是黄花遍地的浪漫,每一步都踏出了诗意与远方,让人沉醉其中,不知归路。

图片

江新洲采收小麦。

03

风景优美的江洲镇,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每到雨季,经常要面对巨大的防汛压力。

7月2日晚,长江九江站水位21.62米,超警戒水位1.62米,并在持续上涨。有人说:“江洲镇就像一个碗,水进来了,排出去难。”由于四面环水的地理位置,历史上这里曾多次遭遇重大洪灾,每一次都给岛上居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九江站的水位达到19米时,江洲镇就构建了镇防汛指挥部、防汛指挥所、防汛大队、防汛哨所四级防汛体系,调用全镇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防汛,乡镇干部24小时吃住在堤坝上。随着水位持续上涨,人员调配十分吃紧。

江洲镇官场村驻村第一书记罗昭淦介绍:“我们村负责10公里的堤坝一共设置了7个防汛哨所,每个哨所安排6个人,最起码50个人才能做到24小时不间断值守。”

江洲常住人口以小孩和老人为主,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防汛人手严重紧缺。江洲镇几个村干部想到了在外工作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而且防汛抗洪经验十分丰富。

当晚,江洲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向在全国各地的江洲人发布《致江洲在外乡亲的一封信》,呼吁全镇的父老乡亲以及远在他乡奋斗的游子们立刻行动起来,迅速集结帮助家乡抗洪。

“家书”发出后,远在各地的江洲游子纷纷响应:“一声招呼,立马回江洲!”很多人连夜驱车赶回家乡。在福建泉州工作的李忠元“因为想回来为家里尽一份力量”,开车8个小时,跨越700公里,连夜赶回九江,次日清晨登上最早的一班轮渡到达江洲。

“得知水势上涨,就想立马回来,一刻也等不了,”李忠元说,“每逢汛期都会回乡防汛,这是我们江洲人的传统”。

“看着家乡的情况,心里真的着急,这是大家的责任,江洲镇上的每个居民都有义务回来!”看到“家书”后,在外上学的洪嘉乐考完最后一科,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赶回九江。

“从车站出来,路上的积水很多,打不到车,只能步行,大概四五公里的路程,我走了4个小时。”虽然一路坎坷,但他一点也没有退缩。“小时候都是看着家里的大人去防汛,现在我长大了,该我们这一代挑起防汛的担子了!”

回到江洲,洪嘉乐迅速投入抗洪中,他被安排到大坝附近的哨点,定期检查大坝内侧是否也有漏水。“汛情依然严峻,在退回安全水位线之前,我们会一直坚守在这里。”

截至目前,已有1200余人返乡参与抗洪,为了有序抗洪,村里与回乡村民充分沟通后进行排班。网友纷纷为江洲游子点赞:“这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我们江洲镇最大的特点就是团结,这也是我们有自信发出这封‘家书’的底气。”江洲镇镇长汪子峰说道。

2020年,江洲镇也曾在汛期发出《致江洲在外乡亲的一封信》。当年,这封信发出的第二天,2000余名青壮年返乡抗洪,再到后来,近7000名游子闻“汛”而归,助力家乡安全度汛。

在父老乡亲赶回支援之外,这座小岛牵动着无数网友的心,国家消防救援局江西机动支队及柴桑区几十个部门单位紧急增援,让这座孤岛从未孤单。

“这两天,涨速放缓了不少,但也不能放松警惕。这么多人在关注着我们,这么多的好儿郎返回家乡,相信这一次我们也一定能打赢这场防汛硬仗!”汪子峰说道。

来      源:当代江西

实习编辑:胡炜智

责      编:周   保

审      核:金三红

监      制:罗正兵

17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