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作者 | 熊志
5月5日晚9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四女生何某在QQ空间发完最后一条动态后失联了。在她的亲友发布寻人启事后,这位女生的命运引发广泛关注。就在网友为其担心的时候,当地警方通报,7日早上,该女大学生自行打车返回学校了。
据该生自述,她未受到任何非法侵害,失联原因系其心情不佳打车外出散心,其后手机没电,在江心洲和青奥公园各停留一晚。女大学生失联最终只是虚惊一场,不过在舆论场上,不少之前表达担心的网友却很不爽,指责她和她的家人浪费社会资源。
女大学生也许考虑欠妥,但浪费警方资源的指责未必成立
因为此前不少女生失联事件最终以悲剧收场,所以在寻人启事公布之初,不少网友对此事做了最坏的预测。她出门前使用网约车的细节,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6日,也即失联后的第二天,南京江宁公安分局接警并展开调查。
不可否认,这位女生的做法的确有不妥之处,就算身上没钱,手机没电,也该想办法给手机充电,或者早点回学校,免得让亲友着急。从这个角度看,一些网友批评女生“自私任性”,并不算太过分。
不过,“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报案,浪费了警力资源”这类指责,却未必成立。网上曾流传一种说法:成年人失踪未满24小时,报警也没用,警方不会受理。
然而,不少地方的警方都辟过谣。2017年,江苏警方更是在人员失踪警情处置现场执法标准中明确,有警必接,对人员失踪的求助或报警,各级公安机关应立即受理,不得拖延、推诿……对于一些情况可疑、可能遭到违法犯罪侵害或处于危险状况的,无论失踪时间是否超过24小时,接警单位都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组织紧急处置。
我们不能抱着一种对最坏结果的期待,来审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女孩乘车后突然失联,此前从未发生过,亲友当然会担心发生意外。及时报警,理所应当;警方展开调查,更是应有之义。
这起事件和去年温州乐清男孩失联一事,完全不同。那起事件中,男孩失联是其母故意制造,目的是测试丈夫是否爱孩子,而这位母亲在报假警后,还假装配合搜寻,不仅浪费社会资源,也已经触犯了法律。
这起事件,亲友报警在情理之中,更没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提到的“谎报险情、疫情、警情”的主观故意。
一些“看客”的热情确实被浪费了
有人会说,就算没浪费警方资源,可还是让网友白担心白关注了啊。不可否认,网友的注意力也算社会资源,也有很多人是真的关心这个女生的安危。
不过,随手转发一则寻人启事,并不费事。跟乐清男孩失联后,警方成立联合调查组,投入一切资源找孩子,当地多支救援队轮番寻找,蛙人、网、排钩、汽船都用上了,进行地毯式搜寻相比,这位女生很难说浪费了多少社会资源。
乐清男孩失联事件中的志愿者
全国各地可能每天都有失联事件发生,为何一些人对这件事特别关注?恐怕和女大学生、网约车、失联这几个关键词更有关系。他们可能已经准备好对某某公司大加鞭挞,或教女孩如何保护自己,或者借此来一篇10万+的爆款文……
结果,事件没有沿着他们的悲剧预期演进。这个女孩平安归来了,而失联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心情不好,手机没电。种种猜测和讨论,都被证明想多了……
去微博下的跟帖看下便能发现,一些倍感“失望”的网友,已经将话题导向她和男友的感情问题,并且以一种满怀恶意的猜测,推断这几天发生了什么羞耻的事情。
所以说,一些人之所以对失联女大学生,从担心转为愤怒甚至围攻姿态,与其说是因为浪费了社会资源,不如说是浪费了他们的热情。
对个人的“无心之失”,要更宽容些
这位女生失联,很难说当事人有法律层面的直接过错。情绪低落,与外界短暂切断了联系,想散散心的她,肯定也没有想过自己的失联,竟能成为网络热点。
如前文所说,网友可以说她“自私任性”,但任性自私是一种道德判断,如果要给浪费社会资源寻找客观标准,理论上它应该是针对那些不计后果且违反法律规章的行为。
比如这两天媒体报道的徒步爱好者穿越羌塘无人区、失联50天最终被发现的事件,就属于非法穿越,因此当事人获救后领到了5000元的罚单。
其实,如果更有怜悯之心,对女大学生平安归来的结果,我们更应感到欣慰。至少在目前失联的动机和细节不明了的前提下,谁都无法顺着网线走进其内心,因此仅凭她平安现身就断定她中途没有经历情绪上大起大落,是过于草率的。
比如一位微博网友认为,这位女大学生可能有离世的准备,但犹豫两天后还是决定活下去。这种猜测如果成立,那么她看到网络上潮水般的指责,会有多难受呢?
其实,只要不是当事人刻意违法违规、不计后果,戏弄警方和公众,我们完全可以以更温情的视角来审视这场城市内的搜救——警方反应迅速,人终于平安回来。
而没有掌握真相就轻易地斥其为浪费资源,一方面可能造成二次伤害,另一方面,当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到个体身上,很容易造成失控,形成对隐私的侵犯。
当女大学生失联成为一个八卦话题时,一些人不宽容的姿态恰好证明了,有的网友投入注意力,更多是为了猎奇式的谈资,未必真关心是否浪费了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