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
怀揣着质朴的愿望
中央红军主力各部
陆续从战场上撤退
奉命到于都河流域北岸大集结
为战略转移做出征前最后的准备
他们的头顶
是敌人轰鸣的战机
他们的身后
是敌人逼近的脚步
而他们的面前
600多米宽的河面上没有一座桥
中华大地上
刚刚燃烧起的星星之火
在那片黑暗中几近被吞噬
危机四伏的关键时刻
人民群众向这支队伍伸出了援手
当年的渡口
出现了这样动人的一幕
当时国民党的飞机
每天在苏区上空盘旋
一发现红军就狂轰滥炸
为了不暴露目标
红军白天都隐蔽在树林里
于都的百姓协助工兵
每天下午4点开始架设浮桥
晚上8点前完成
趁着夜色掩护红军渡河
第二天早上7点前
他们又将浮桥拆除
将浮板分散隐蔽在岸边
不留任何痕迹
在全力以赴支援红军的同时
30万于都人民共同守住了这个秘密
同时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使敌人的探子成了
一无所获的“聋子”“瞎子”
乡亲们没有把我们当外人
甚至待我们胜过亲人
”
在炮火纷飞的岁月里
在善与恶的交锋里
人民群众把手交给了
他们最信任的人
尽管当时红军提前准备了
架桥的主要材料
但桥板、绳索等还缺不少
沿岸百姓几乎把家中所有
可用的木料都送来了
门板、床板、船上的铺板
甚至是老人用的寿材
于都河水深流急,渔船大小不一
浮桥很难搭建
有渔民建议在每条船上挂一个马灯
马灯连成一条线,浮桥就架成了
据当地史料记载
红军出征前
一万多于都子弟报名参军
一万多民夫参加了运输队、担架队
随军出发
老百姓还自发带着
鸡蛋、猪肉、草鞋等慰问红军战士
妇女们组成洗衣队帮红军洗衣服
不少人家里主动安置红军伤员
最后
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成功渡河
迈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
于都河上的星星之火
终于照亮了中国前行的方向
长征精神
在岁月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
盼你们早点回来呀
早点回来呀
”
于都百姓心心念念的亲人们
很多再也没能回来
但渡口出发15年后
他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长征出发地如今又踏上新的征途
吹响脱贫攻坚战决胜的号角
这是一条新的长征路:
于都县所在的赣州市农村贫困人口
由2015年底的65.2万人
减少到2018年底的18.9万人
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9.4%
下降到2018年底的2.45%
新变化、新气象在于都不断涌现:
服装产业精彩蝶变
“智造”项目接踵而来
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奏响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的“新长征组歌”
当年那个送别亲人的地方
不再有泪水和悲伤
血浓于水的情谊
正如流淌不息
的于都河水
流入历史
也流向未来
......
来源:新华社
记者:高皓亮
作者:李永锡、徐步云、关开亮
主编:孙爱东
编辑:杨建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