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齐鲁晚报:“老年人抢公交”假象折射偏见

2019-06-03 15:58 齐鲁晚报    阅读:8445 

日前,一条刷爆南京人朋友圈的“南京早高峰禁刷老年卡”的消息最终被证实为误传,可见公众对老年人早高峰免费乘公交的负面印象之深。不过,北京市推行了两年多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形成的数亿条大数据显示,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不仅未对年轻人通勤高峰产生压力,反而有效补充了通勤低谷期的公交运力。

北京市养老助残卡推行以来形成了两三亿条数据,这些数据的统计显示,老年人刷卡量仅占全市上车刷卡总量的10%左右,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高峰时间为每天的9点30分至10点30分之间,非工作日的乘车高峰为10点到11点。可见,老年人的出行并没有增加交通的负担,而且其出行高峰正好错开了早高峰时段。统计数据显然与一直以来年轻人对老年人“抢公交”的感觉有很大出入,无疑是对社会之于老年人早高峰免费乘公交负面印象的理性澄清。

数据统计是基于出行时段分布得出主要规律的结论,并不表明老年人早高峰乘公交现象不存在,相反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不过不是老年人公交出行的普遍选择,这也恰恰说明老年人总体是理性的,并没有一窝蜂同年轻人去“抢”。

当然,有关老年人“抢公交”,并不是人们数据统计理性缺失,一个“抢”潜含的逻辑是老年人行为的非合理性,折射出年轻群体的傲慢与偏见。事实上,就乘坐公交来说,老年人与年轻人的权利是平等的,没有谁优先之说。只是在社会资源供给紧张的语境下,才会衍生出分配先后顺序的矛盾,进而有了轻重比较的区别。反过来讲埋怨老年人“抢公交”,又何尝不是年轻群体在“抢公交”?但舆论往往都会倾向于支持年轻人。

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老年人都是闲人,不再创造社会价值,有意无意将老年人视为社会资源的“占用者”,乃至“麻烦”的制造者。因此,将老年人打上“抢”的烙印远不止于乘公交,像老年人与年轻人“抢场地”“抢道路”“抢公园”之类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

其实,应当理性地看到,能否创造社会价值,并不是决定权利平等的尺度。恰恰相反,老年人往往因为不能创造社会价值,在社会地位处于边缘化,更需要得到其他群体心理上的包容与尊重,这是社会优待老年人的文明要义所在。这样的误解必须要消除,老年人应当受到积极看待,多一些理解与包容,少一些偏见与歧视。

至于“抢”背后折射出社会资源供给的矛盾,更需要公共管理层面加大投入,增加供给,实施精细化管理,优化供给结构和供给效率,积极缓解社会资源分配的矛盾,减少对社会心理的影响。此外,老年人也应当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老有所为,为社会做贡献,释放更多正能量,体现更大的社会价值,赢得更充分的尊重,主动去消除来自社会的偏见。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