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其生长发育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营养、睡眠、运动以及疾病等。而为了儿童免受疾病尤其是急性传染病的侵犯,最好的方法是针对相应的疾病制备对应的疫苗来进行预防,就是我们所说的预防接种。例如通过接种牛痘苗,全球消灭了天花。但由于疫苗作为一种生物制剂,在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反应,使得家长们对预防接种心存疑惑甚至害怕给宝宝接种,那么下面我们来谈谈预防接种的相关问题。
1.什么是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俗称“打预防针”,它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2.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
婴儿出生以后,随着一天天长大,体内由母体传给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就逐渐减弱或消失,因此,必须适时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增强儿童防病能力,维护儿童健康成长。事实证明,疫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具有了消灭传染病的能力。我国1978 年开始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通过普及儿童免疫,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3 亿多人,减少死亡400 万人。2000 年我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对儿童健康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目前,在我国37 种法定报告传染性疾病中,有22 种疾病是疫苗可预防的。
3.为什么要按规定打预防针?
不同的疫苗接种后,产生免疫应答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不同的疫苗必须按照其规律制定不同的免疫程序。根据各种疫苗免疫程序,有的疫苗只需要接种1 剂次,如卡介苗。有的疫苗需要接种2~4 剂次,如乙肝疫苗、甲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等,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随着孩子的长大,身体内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有些疫苗还需要进行加强。因此,只有按照免疫程序的要求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才能充分发挥疫苗的免疫效果,使其达到并维持高免疫水平,有效地控制针对传染病的流行,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4.接种疫苗后还会发病吗?
接种疫苗对疾病的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是100%的,由于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症状要轻很多。此外,如果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恰好已处在该疫苗针对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疫苗还未产生保护作用,所以接种疫苗后也可能发病。
5.预防接种有几种方式?
预防接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没有染病之前,给孩子接种和内服灭活菌苗和疫苗,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如同战士平时“实战演习练兵”一样,若再受到同种的细菌或病毒侵袭时,机体就有能力歼灭这些入侵之“敌”。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百日咳菌苗等就属于这一类。这种预防接种,医学上叫做“人工自动免疫”。通常,免疫在接种后1~4周左右的时间出现,免疫抗体保持数日至数年,故须反复接种;另一种是在已接触传染病的孩子尚未发病时,给其注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抗毒素以及成人血清等,即直接将抗体输入体内,增加消灭入侵的致病微生物的有生力量,从而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这种方法叫“人工被动免疫”,特点是注射后立即生效,但维持时间短,通常2~3周即消退。只适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6.什么是一类、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是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所有费用由政府承担。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是相对的,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疫苗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二类疫苗也将逐渐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二类疫苗是对一类疫苗的重要补充,并不是二类疫苗就不需要接种,实际上有些二类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对人们威胁很大,如流感、水痘、肺炎等。
7.预防接种证有什么作用?
(1)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可以使接种医生掌握儿童的接种信息,按免疫程序预约或通知接种,以确保儿童得到及时的接种服务。
(2)接种证上刊登许多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或接种注意事项等信息,便于儿童家长了解
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及时携带儿童去接种疫苗。
(3)国家规定,在儿童入托、入学时需要查验儿童接种证,可以作为入托、入学的预
防接种的凭证。
(4)在办理出国手续时,许多国家规定必须提供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明。
(5)儿童长期在外地时,可凭预防接种证,在临时居住地的接种单位为儿童及时接种
疫苗。
8.宝宝在接种疫苗前做那些准备?
(1)给宝宝洗澡,换上柔软、宽松的衣服,吃好休息好,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
(2)带好宝宝的预防接种证。
(3)向医生说明宝宝的健康状况,注意孩子近几天有无发热、腹泻、咳嗽、惊厥等症状,
(4)宝宝上一次打预防针出现了哪些反应(如发烧、起皮疹等)。
(5)不要空腹或饥饿的时候接种疫苗。
如果有以上症状或者有心脏、肝脏、肾脏等疾病,一定要告诉医生,如不宜打预防针,要和医生商量补打的时间。
9.哪些情况不能预防接种?
(1)感冒、发烧、拉肚子、呕吐的宝宝。
(2)肝炎等急性传染病,或重症慢性疾病。
(3)严重过敏性体质。
(4)神经系统疾病(癫痫、抽风、脑部疾患等)。
(5) 免疫异常:免疫缺陷、恶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
(6)既往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要连续接种的疫苗(如DPT),如果前1 次
接种后出现严重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虚脱或休克、脑炎/脑病或惊厥),则不宜继续接种以后的针次。
10.接种疫苗后应注意哪些情况?
(1)接种疫苗后,不要急着回家,在医院休息观察30分钟,如果宝宝出现不良反应,可及时请医生诊治。
(2)保证打针部位的清洁。
(3)不要让宝宝剧烈运动。
(4)回家后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反应。
(5)严格遵照医生的相关嘱咐,如服用脊髓灰质炎 糖丸或服口服轮状疫苗后30分钟内不要吃热东西等。
11.接种疫苗后有哪些反应?
有些宝宝在接种疫苗后有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局部红肿等, 但只要好好照顾,注意休息,饮食清淡、多喝水,一般2~3天就会恢复自然消失。极个别的宝宝可能会有高烧, 接种手臂红肿、发热、触痛、全身性皮疹等及时向医生咨询,采取相应的对症措施,也会较快恢复,这些都属于预防接种的正常反应,不必担心。卡介苗接种后2 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流出一些分泌物,一般8~12 周后结痂,留有一个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如果宝宝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的反应,如高热不退、抽搐、休克情况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查明原因。
12.预防接种后出现的异常反应有哪些?
(1)晕针:在疫苗注射后即刻或几分钟内发生,可以突然丧失知觉,呼吸减慢,应立即平卧,头放低,保持安静和空气新鲜,并喂些开水或热茶,一般过会儿就可恢复。多见体弱儿童,常与空腹、疲劳、室内空气不好、精神紧张或恐惧有关。
(2)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神经系统过敏症等,一旦发生,立即进行抢救和处理,多发生在过敏体质儿童,与个体差异有关。
(3)全身感染:原有免疫缺陷或医源性(如长期使用激素)免疫功能不全的儿童,在接种后可发生全身性感染。必须立即注射特异免疫球蛋白或输血,并迅速送医院治疗。对于这类儿童应严禁接种活疫苗。
实践证明,预防接种引起的不良反应是极少的。只要医务人员认真负责,家长密切配合,在各个环节上把好关,发生异常反应概率是很低的。
总之,免疫规划的对象是健康人群,其安全性历来受到各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疫苗在获得注册前都需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疫苗在上市使用前都要实施严格的批签发制度。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都有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要求,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事实也证明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佳方式,被公认为20 世纪公共卫生领域第一大成果。它不仅可以让受种者获得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还可以在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使那些未接种疫苗的人也可以得到保护,从而阻止相应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对儿童健康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