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做菜难
其实洗菜更难
能不能洗干净,有效去除农药残留更是一门学问
其实日常洗菜的误区还真不少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究竟如何洗菜吧!
误区一:蔬菜浸泡越久越好?
很多人喜欢用浸泡法清洗蔬菜,更有甚者会先切开蔬菜再浸泡。用水浸泡蔬菜的确可以去除一些残留农药、杂质,但是,长时间的浸泡,会让一些细菌渗入蔬菜内部,造成二次污染,也会让蔬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丢失。
而且蔬菜切碎后与水的直接接触面积增大,被污染的机会也会增大,营养流失也更多,所以应该先洗后切。
误区二:用蔬果清洁剂洗得更干净?
一些果蔬清洁剂含有表面活性剂,成分复杂,容易附着于果蔬表面的蜡层,不易去除。若是洗不干净,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所以在使用这类清洁剂时,一定要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2-3遍,不然清洁剂会残留,结果还是没洗干净。
误区三:盐水洗得更干净?
盐水对去除果蔬内的虫害的确有些帮助,比如盐水可以泡出樱桃、菜花等果蔬中的一些小虫。
但有些人在浸泡时把握不好盐的用量,可能会加入一大把食盐,导致浓度过高。这样反而会破坏蔬果的细胞膜,不仅会损失营养,还可能让农药残留进入其中。
1、包叶菜类蔬菜
由于喷洒农药时,在重力作用下,农药会顺着菜叶和菜秆流下,聚集在菜帮、菜蒂部位。
因此,在清洗包叶菜类蔬菜前,可以先把外围叶片摘掉,菜根切除,内部菜叶用水浸泡5分钟左右,然后用流水逐片冲洗。
2、蘑菇类
很多人觉得蘑菇只要把表面的泥沙冲一下就可以了,其实这样会让蘑菇越洗越脏!
建议清洗前要先去掉底部的硬蒂,再放入盐水中浸泡一会儿,然后用手顺着同一方向搅拌,使缝隙间的杂质自动掉落。
3、肉类
很多人喜欢用热水浸泡洗肉,觉得这样能消除细菌,更干净。殊不知热水会带走鲜肉中的部分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同时,用热水洗过的鲜肉更容易变坏,口感也会降低。
建议把肉类放在装有淘米水或面粉水的固定器皿中浸泡5分钟左右,利用其吸附性,将表面的杂质清除干净。
4、鱼类
有人觉得鱼只要多洗几遍,就可以消除腥味了。事实上,如果用清水,不论洗多少次,还是会残留。
建议将鱼肚剖开洗净后,把鱼放在冷水中,再在水中倒入少许的醋和胡椒粉,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鱼的腥味。或者用淘米水擦洗几次,还可以在冷水中倒两勺醋,把鱼放进去清洗,都可以减轻腥味。
5、螃蟹、贝类
海鲜虽好吃,但是你知道怎么清洗吗?尤其是螃蟹跟贝壳类食材,如果只是单纯地泡在水里,或者冲洗一下,并不能真正地洗净脏污。
建议用盐水洗刷一下螃蟹的外壳,再将螃蟹放入淡盐水中浸泡。这样可以让它自己吐掉脏物,多换几次淡盐水,才能确保螃蟹洗干净了。另外,贝类要多在水中浸泡一会儿,有助于洗净脏物。
说了这么多,这些洗菜小妙招你都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