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韵仪 张斌)6月18日,2017丝路国际联盟大会“全球治理与丝路新秩序”分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海内外各机构、学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全球治理与丝路新秩序”,共同探讨了“一带一路”在推动建立全球治理新格局中的积极作用,他们也共同表达着“一带一路”推进中,对“中国作用”更大发挥的期待。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朋友圈”不断扩大,成效惠及世界背后,也展示着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完善全球治理新格局中的担当与努力。
在许多专家看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于推动全球治理新格局形成的作用是明显的。
如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说,在此前区域合作举步维艰、一些国家合作意愿下降的背景下,“一带一路”的提出意义不可低估。它引领区域合作、创新区域合作模式,推进经济全球化向新的历史阶段迈进,也创造着新的治理规则和治理机制。
巴黎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分析认为,各国愈发意识到“一带一路”的前瞻性所在,“一带一路”也带动着当前全球化从“自由贸易的全球化”进入“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化”,这是“一带一路”能够迅速在国际上受到积极响应的原因。
陈兴动说,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作用,现在正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中国要利用五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成果对新一阶段的全球化做出贡献。
以其为代表,参会的专家学者也对“一带一路”推进中、全球化深化中“中国作用”的更大发挥,表达了各自期待与建议。
宏观层面,国家行政学院进修部研究员、巡视员陈炳才表示:“我们倡导的全球化,能够凝聚共识、人心,值得我们去做。而在推进全球治理秩序方面,需要我们更多融入、适应、调整和实干,靠硬实力说话。”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从金融的全球治理角度,阐述了其眼中推进“一带一路”的努力方向。
“首先是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金雪军说,只有加快推进人民币交易和流通的两大功能,满足金融新秩序的需要,才能解决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面临的资金同步问题。他还强调了金融治理新格局中“机构链条化”的作用,即实现各个金融机构的职能衔接,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需求,此外,如何在金融治理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手段纳入到框架中,也是金雪军眼中的重要命题。
国际金融论坛(IFF)研究院副院长、世界银行前高级经济学家王燕认为,中国有和发展中国家实现合作共赢的基础,如发展基础设施的基础、制造业基础等,而要在“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多作用也要重视“耐心”这一关键词。
“‘一带一路’愿景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加强对于自己投资项目的管理、透明度和国别研究。如企业想去某国家投资,要重视这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到底是什么,不要盲目投资,要分析这个国家有什么增长的部门,有什么在全球能够实现它的竞争力的部门。”王燕也强调,在应对债务风险上,中国也可以向有经验的国际组织学习。
“要弘扬古丝绸之路精神,让‘一带一路’能够起到引领全球化健康发展的旗帜作用。”会上,于洪君如是说。而随着“一带一路”不断推进,这也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期待。
本次2017丝路国际联盟大会由国际金融论坛(IFF)主办,丝路国际联盟与中国新闻社联合主办,由中国新闻网提供独家网络支持,国是论坛提供议题支持。大会以“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为主题,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国家前政要、专家学者、金融机构、企业领袖等,希望通过“共商、共建、共赢”的丝路精神,共同构建丝路国际化、市场化、民间化的战略合作与对话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