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贯彻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打赢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三大攻坚战,杨伟东记挂于心,萦绕于怀。在修水调研期间,他重点关注该县移民扶贫的模式及其成效,实地了解,现场把脉。
数九寒天的修水,空气清冽,山风刺骨。杨伟东一行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海拔600多米高的东港乡岭下村探访,了解贫困乡村扶贫开发和产业发展情况。入夜,山村静默,灯火渐起。杨伟东走入土坯房,和贫困户、乡村干部围坐,坦诚交谈,共寻脱贫之策。该村八组贫困户戴玉香家有5口人,19岁的孙子瘫痪在床,家庭年收入不足5000元。杨伟东察看他家的住房,详细询问生产生活方面遇到哪些困难,并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村民樊江华的父亲,去年因癌症治病花费40余万元,全家债台高筑。杨伟东了解到樊江华等子女全部被迫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下母亲时,心情格外沉重。他紧紧拉住樊江华母亲的手鼓励:“困难是暂时的,我们一起想办法。要树立信心,尽快走出困境。”杨伟东再三叮嘱东港乡及岭下村基层干部,要多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发展油茶、山羊、肉牛等种养扶贫产业,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增收的基础和关键,是贫困群众最迫切的期盼。盐津铺子是叫响全国的有机食品品牌,是修水县有机食品产业的龙头企业。杨伟东一行深入车间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和科技创新情况。当得知企业投产一年不到就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纳税2000万元,解决700余人就业时,杨伟东给予肯定。他指出,修水山清水秀,生态优良,发展有机休闲食品条件优越。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做优品质、做响品牌、做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额;政府要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打造新型工业,培育更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促进工业企业创新发展,为产业扶贫、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提供有力支撑。
移民搬迁到城镇后,能不能和谐融入,安居乐业,杨伟东十分牵挂。良瑞佳园小区是修水县开展整体移民搬迁进城进园、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试点工作,实现移民到县城、中心集镇、中心村三级梯度安置的县城安置点之一。杨伟东仔细了解该小区地理位置、规划标准、设计户型、功能配套和管理理念等,并随机来到居民阮国强家中拉家常。阮国强原是溪口镇榨下村村民,今年55岁,通过整体移民搬迁,在良瑞家园分到两套总面积190余平方米的住房。进城后,在良瑞居委会介绍下,他在县工业园当了一名保安,每月工资1600余元。见到杨伟东一行,阮国强连声说道:“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移民搬出大山,彻底解决就学、就医、就业难题。”杨伟东听后感到欣慰,叮嘱随行的镇干部和社区居干,要多关心移民户,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移民搬迁带来的好处。
杨伟东强调,推进精准扶贫,导向要实、工作要实、作风要实,扶贫决不能停留在方案上、文件中,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要求,切实把各项措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要把好想法变成好办法,把好思路变成好效果,立足实际,制定出更具体、更详实、更具操作性的扶贫实施办法。要通过产业政策引领,市场化运作,发挥好致富能手、产业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撬动脱贫这根杠杆。要因地制宜选择好特色产业,为贫困户免费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种植、养殖帮扶技术,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要精准识别、精准分类、精准施策,对有劳动力,但缺门路、缺技术、缺资金的,通过产业扶贫、技能培训等,帮助发展脱贫;对没有劳动力或因病致贫的,通过完善低保、医保等措施实施救助“兜底”;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的,采取发展产业和社会救助相结合的办法,帮助提高收入。对生产生活环境恶劣、不宜居住的,下决心进行异地搬迁;对不需要搬迁的,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扶真贫、真扶贫,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市委常委、市委农工部部长董金寿,市委秘书长周美祥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