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古号分宁,国史有“上望”之称。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宋代黄庭坚诗书双绝,与苏轼齐名。近现代陈宝箴一门五杰(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蜚声海内外。在现代革命史上,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爆发,工农革命军第一面红旗率先在修水升起,修水又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修水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拉开治穷致富奔小康的战斗帷幕。全县人民汇入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改革大潮,进行了以矿产、水电、瓷土、粮油加工、茶叶、丝绸、林业等系列开发,培植蚕桑、药材、茶叶、食用菌、山羊、优质稻、水果等主导产业。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中国五矿集团的白钨精深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修水,民营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角。修水县被列为全国百家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之一,全省蚕桑基地县,茶叶基地县,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近几年来,基础建设得到全面启动,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省级卫生县城通过验收。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江西省委提出加强生态建设,把江西打造成沿海地区的后花园,实现绿色崛起,勾画出再造山川秀美新修水的宏伟蓝图。
修水县太阳山现代农业循环建设项目
本项目是修水县布甲狮子坪茶叶有限公司根据世界农业的走势和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结合公司发展战略,拟投资兴建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项目。该项目瞄准现代农业的制高点,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切入点,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农业产业内部循环模式,以“养殖——种植——观光休闲农业——养殖”为发展路线,项目总体规划面积约5000亩,建设集现代养殖、高效太阳能温棚种植、观光旅游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本项目建设分为三个功能区,(1)以现代生猪养殖、良种肉牛养殖和生态田园鸡养殖组成的养殖区;(2)由农业观光采摘、茶园观光旅游为主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区;(3)以现代化太阳能温室大棚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区。
本项目建设任务及作用为:通过修建梯田、治河造地等基本农田建设措施,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项目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的;通过育苗、造林种草、兴建果园、发展经济林,增加项目区植被覆盖,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和雨水积蓄工程的建设,,提高抗旱防涝能力;通过建设风电、生态农庄等项目,带动旅游业发展,快速发展地方农村经济。以上四类主要建设措施的合理配置,建成项目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与开发利用体系。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开展相应的科技推广、技术培训、监测评价等技术支持服务工作,提高项目实施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
修水县太阳山现代农业循环建设项目的范围及内容
1. 项目研究农业循环经济国内外现状、国家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状况等;
2. 项目研究公司农业循环经济的项目措施、公司农业循环经济产品的市场供给需求分析、提高现代农产品质量、改进服务,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开拓新市场的有效措施等;
3. 项目将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建设一个5000亩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对该项目从选址到项目建设方案进行分析;
4. 为本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经济分析,定量地计算出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销售收入、利润、税金、项目投资的回收期等技术经济指标。
修水县太阳山现代农业循环建设项目的结论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2004年至2014年中央连续以11个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因此,该公司选择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该项目适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求,利用公司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的工业化经验及整合资源能力,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现代种养殖业,形成农业循环经济。项目采用的技术先进、方案合理,对环境无影响,是国家鼓励发展的农业产业。项目建成达产后能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风险可以接受。
修水县太阳山生态经济区居于鄱阳湖五大水系之一的修河上游修水县境内。一方面,修水县是江西省的边远山区县,交通欠发达,经济较为落后,但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无公害生态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潜力大;另一方面,修水县属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造成土层变薄,土壤沙化,地力衰减,耕地面积缩小,泥沙淤积河、库、渠、堰,导致水利工程的蓄、滞、行洪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群众生活贫困,2014年全县农业人均纯收入仅4150元。修水县太阳山生态经济区建设,能较好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是江河治理的根本措施和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项目区实施水土保持项目,在国家专项资金的带动下,必将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对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治理水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