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
市民邓女士为给上初中的儿子补充营养,经常会购买本地鸡蛋,可每回购买的本地鸡蛋中,总会掺杂饲料鸡蛋。“金额太少了,都是在流动菜农手上买的,维权也是件麻烦事。”邓女士选择忍气吞声,放弃维权。记者调查发现,与市民邓女士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3月14日,记者在南城区随机调查采访20名消费者,了解他们在购物与维权过程中遭遇的问题。调查发现,有一半消费者购买过“假冒伪劣”产品;60%的消费者会找商家协调,而其中协调成功者不多;80%消费者会放弃维权,只有20%的消费者会选择维权。去年11月,市民张女士在县城某商场买了一双运动鞋,没穿多久鞋子就脱胶。她找到商家,商家称是她自己使用不当造成,不予退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网络平台,消费者也存在维权意识不强的现象。上班族小黄是一名网购达人,涉及金额较少的物品小黄很少在网络上维权。“一投诉或打差评,店家就会天天打电话让你撤销投诉或差评,真是太烦人了,东西不贵也就算了,将就着用。”小黄无奈地说。一被调查采访者向记者表示,他们在消费时会仔细查看生产日期、商品成分等,但不知如何识别商品真伪。
经营者:尽责状况较差
去年7月30日晚,市民梁女士在县城某服装店给丈夫购买一件特价断码上衣和裤子,回家试穿后发现尺码不合适,在商标并未拆除、商品无任何损坏的前提下于第二天去该店调换,却遭拒绝。梁女士表示可以补差换货,被店员拒绝,当要求其给予老板电话欲沟通解决时亦被拒绝。梁女士进行投诉,经县消保局工作人员到场调解,退回服装。“有些商家就是无良,推诿扯皮,太不尽责。”梁女士感慨。
记者在县城和乡镇走访部分商店时发现,多数商家售后三包服务较好,少数零售店依旧售卖“假冒伪劣”产品,一些小店还销售过期食品。“现在,人们都喜欢网购,要不就去超市购买,我们进购这些货卖不出去,没办法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村小卖部老板说。当记者问到如果消费者吃到过期食品出现不良反映和自己及家人是否会食用过期产品时,小卖部老板称很少碰到此类情况,自己及家人一般都不吃。
监管者:点多面广,监管存难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郑红星告诉记者,自2015年新一轮机构改革以来,新组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整合原工商、质监、食药监三个部门优势,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及监管实际,从严要求、实处着力,全力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同时加大宣传和举报投诉平台建设,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和食品安全抽检活动。“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我们整合12315、12331、12365三部举报电话,由中心统一受理,统一转办,同时开设网络信访,确保做到件件得落实,事事有回音。”记者在县消费者保护局了解到,2016年,我县消费维权案例45起,罚款100余万元;受理投诉128件,调解成功112件,挽回损失30余万元。针对部分市民反映只有举报和投诉才会查处现象,郑红星向记者表示,为规范市场秩序,该局会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和抽检活动,特别是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春季开学伊始,该局在全县全面开展春季学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截至2月底,共出动执法人员168人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66份,督促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300余人,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12张,查获“三无”及不合格食品80余公斤,立案查处3起。“但是由于全县商品店铺多,监管范围广,专业执法人员较少,日常监管确实存在一定难度。”郑红星说,“目前已成立消协分会11个,村消费维权联络站300余个,今后将强化宣传,提高消费者识别真伪水平,加大力度净化市场,规范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