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
作者 港口镇中学教师洪森

于良史的《春山夜月》中有一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掬一捧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修水报》于我,便是这样美好的存在。
我热爱文学,从中国古典文学《诗经》《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到西方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文学在我的心中搭建起一座拱廊,我漫步其中,感受古往今来那一颗颗蓬勃跳动的文学之心。
随着阅读的增加,心中也积攒起一些话,于是便尝试着写作。我是一个工科生,仅凭对文学的一腔热爱,一头扎进去。最初尝试写作的那几年,很是苦恼,往往在完成一篇文章后,从头读下来,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于是撕掉重写,两个钟头过去,望着桌上散落的几个白色纸团,不禁悲从中来。
写好文章后,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稿,即使在晚上睡觉前,也期待着文章被发表。后来,我遇见了《修水报》。那一天,我刚上完课,单位的工会主席忽然把我叫住,说门卫室的《修水报》上有我的一篇文章,让我现在去取。我飞奔到门卫室取了报纸,文学副刊“山谷风”上登载了我的第一篇散文《日落杂感》。看着自己的文章被印成铅字,我激动得不能自已,第一次发表文章的快乐,想必也是每个文学爱好者最纯粹的快乐吧!
从此,我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写作风格,那便是自然文学。这两年来,我读了李娟的牧场系列,有《看不见的森林》《在黄昏时起飞》……体会到非虚构写作和自然文学的能量和魅力,知道如何从容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散文写作,我的信条是“修辞立其诚”,文章能否打动人心就在于情感是否真挚。闲暇时,我会坐在书桌前安静地写作。书桌就在窗边,窗外是学校后山。有时写累了,抬头眺望窗外的景色,书桌上倒映着窗外的天光云影,也是一个小小的世界。
一年来,我陆陆续续在《修水报》发表了几篇散文。深居大山教学的我将自然美景与内心交织的细腻感受化成一行行文字。单位同事有时开玩笑说:“洪老师,今天早上又看见你的文章了。现在是青年作家了!”听到这样的话,我很惶恐,“作家”这个词在我心中十分神圣,而我只是在文学起步的阶段,用笨拙的努力有幸换来些许收获。成长的道路上,文学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些忧伤迷茫的日子。在未来我会继续保持热爱,自信地向前走。
数月前,我与《修水报》的编辑钟老师聊天,她赞赏我勤奋努力的态度,说我的文字细腻而温暖。我很感动,也感谢《修水报》一年来对新人写作者的支持和鼓励。我也像《长安三万里》中李白对高适说的:“心中的一团锦绣,终于脱口而出了!”
来源:修水报
责编:卢金鑫 初审:何 琴
终审:梁 睿
《爱上修水》客户端
责编:郭诚芝 审核:何 琴